莆田人正月初五习俗

研几2024-09-19 09:36373 阅读85 赞

莆田人为什么做大岁

莆田做大岁,是福建省 莆田 民间特有的春节风俗,即每年的正月初四、初五,跟大年三十、初一元旦一样重新来过年。当年是为了庆祝抗倭胜利,纪念 戚继光 、 戚家军 , 至今还一直是莆田人的传统习俗。莆田人至今不叫“倭寇”而叫“倭贼”。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

莆田人正月初五习俗

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其他习俗:正月初一:莆田人称“初一早”,跟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踏青、游春、访友,或参加各类活动。正月初二:[南峰友情提示:初二莆田人不喜欢亲朋到家访问、本人虽然不在莆田定居,也谢绝朋友在初二这天造访]一般只参加户外的活动,而如果是初一就在亲戚家过夜的,则另当别论。正月初三:为正常春节假日。

莆田人正月初五习俗

莆田为什么一年过两次年?

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时的正月初一,但现今社会,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一般正月初六就开始上班了,所以现在不很隆重了。正月初十至二十:过元霄,与闽南大部份地方,莆田人有闹元霄的习俗;所不同的是,一般没有固定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闽南地区,这也是本人每年均在。

莆田人正月初五习俗

莆田为什么一年过两次年?过年两次有什么历史?

莆田春节习俗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会做红团的越来越少,非常担心手艺失传。 3、做大岁 做大岁又称过大年,就是在正月初四(仙游地区初五)的时候重新过一次年。 这个习俗是有来源的。在明朝时,莆田受倭寇侵犯,四处烧杀抢掠。后抗倭英雄戚继光赶走倭寇之后,莆田人民在二月初二才返回家中,二月初四才重新过年。 所以莆田人以正月初四为。

莆田正月初四过大年的由来

“做大岁”是莆田人民纪念倭寇之乱惨痛历史演化而成的节俗文化。民间相约,正月初二探亡日,不上门走亲;正月初四(仙游地区正月初五)“大年夜”。家家户户围炉团圆“做大岁”,初五循年初一旧例,早餐人人吃线面,重过新年。“做大岁”时,许多村里都会组织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等文娱活动,热热闹。

正月初四,初五是什么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在有些地区,福建莆田和仙游地区,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有初四过太岁的习俗,并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莆仙地区自明代起,流传着独特的过年习俗,即“做谨绝两次岁”,分别是在农历三十晚和正月初四晚。这一传统源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扰莆田,当地居民因避难他乡,未能如期过大年。待到次年正月初一,倭寇被戚家军击败后撤离,民众便相约在初四夜晚补过新年,以此纪念那一段痛苦的历史,并将此日称为“。

福建莆田春节风俗

福建莆田春节有“一年过两次年”的风俗。一年过两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大年初五。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

莆田民间节日:做大岁什么意思?

“做大岁”又称“过大年”,是莆田当地民间节日风俗之一,即每年春节期间的正月初四(仙游县内为初五),要像年三十(除夕)一样重新围炉过年,并且往往比除夕时还要隆重。这个看似喜而复喜的节日,实际上却铭刻着一段当地人心中最痛的历史。莆田古称兴化,辖莆田、仙游两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