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016
首页 八字 正文

古代为什么同姓不能结婚

 2024-08-05 20:58    0  0 赞

古代为什么同姓不能结婚

古代为什么同姓不能结婚

同姓不婚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婚姻制度,在大部分时候是有律法明文规定的,它是外婚制的一种体现,不过到了现在变成另一种范围相对较小的禁止近亲结婚制度古代同姓为什么不能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大部分人都知道,即最大程度的保证后代的健康,减少遗传病等的发病率,这是医学范畴的一种有效预防。

1. 但在古代历史上,同姓不婚的原因和遗传基因并没有关系,它更多的是考虑的政治因素,即氏族的发展,而随着这种制度的不断发展,这逐渐就成为一种礼仪,一种在律法上做了相关规定的礼仪,是伦理层次上的,要求强制执行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因。

这个时期实行同姓不婚的主要原因就是发展和壮大氏族,只有氏族与氏族联姻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如果只是在氏族内部通婚的话,是不可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对同姓结婚有这样的评价:“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古代为什么同姓不婚。”或者“同姓不婚,恶不殖也。”也就是说对后代不好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因。但是很显然,当时的人们是不太可能知道遗传基因在其中的作用的,即便会出现大量的夭折儿或者遗传病儿,但是他们也不会想到近亲结婚上,因为古代本身生育率就是很低的,成活率也很低,因此无法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同姓不婚的要求实际上只是对父系这一支的要求,对母系却没有要求,因此表兄妹成亲历来都是亲上加亲的一件事。

所以同姓不婚的原因最可能的就是氏族要向前发展,部落要向前发展,要扩大圈子,要走出去,这样才有更多的可能。当然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礼仪逐渐完善,伦理制度开始形成,同姓不婚更有了道德上的支持以及律法上的规范古代为什么同姓不婚。

不过到了秦汉时期,或者说从战国时期开始,姓和氏开始逐渐合二为一,即姓就是氏,氏成为姓氏,这样一来,实际上同姓不婚受到了一个很大的冲击,因为姓氏制度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古代同姓为什么不能结婚古代同姓不能结婚。过去的姓代表的是一种血缘关系,但是氏因为在当时很多都是赏赐来的,或者取自官名、地名、职业等等,这一混合,过去属于同姓不婚的情况突然可以通婚了,比如姬姓是一个大姓,姓氏分离的时候,姬姓下面有很多氏,同姓同氏和同姓异氏都不可以通婚,但是姓氏合二为一之后,原先的同姓异氏就变成了异姓,这个时候实际上同宗可能不同姓。

主要认为:同姓有亲缘,既有道德伦理上的问题,也不利于后代。

商朝以前大多采取族内婚,西周以:男女同姓,其生不藩的理论,以同姓婚导致后代素质下降。

核心原因是:西周宗法制度的建立。

2. 所以周秦汉时,同姓婚是严格禁止。东汉开始姓氏基本合一,5代之内的同宗婚被禁止,但同姓不同宗被默许。唐宋时期又禁止了同姓婚古代同姓不婚婚姻制度。明清时法律放宽,只禁同宗婚。这样的婚姻限制思想甚至延续到了1950年婚姻法,禁止5服内同宗婚但默许中表婚。1980年婚姻法才禁止3代内近亲婚,不限制同宗婚。

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类的婚姻就应该“有迹可循”了。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相关学者赞成,人类经历了如下几个婚姻制度的阶段——

一是杂交的原始状态,存在于人类早期,这个阶段没有明确的婚姻规则。

二是血缘婚,或者叫族内婚,包括群婚,存在于人类早期的后一阶段。

三是对偶婚,基本过渡到族外婚,存在于部落或氏族形成之后。

古代为什么同姓不能结婚

四是一夫一妻制婚姻,一夫多妻制同时存在,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即父系社会的家庭公社时期;随着家庭公社内部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最终确立古代为什么同姓不能结婚。

3. 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从中国的考古来看,一夫一妻制婚姻,应该逐渐形成于新石器时期。

古代为什么同姓不能结婚

距今6000-5000年的红山文化墓葬证明,当时已形成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古代为什么同姓不婚。距今5300-4500年的良渚文化,也形成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殷商考古证明,当时的一夫一妻制度已相当稳定。

“对偶婚”的主要形式,是以女方为主,是女性氏族社会的主要标志。

有人否定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女性氏族社会。所谓“谁提议,谁举证”,反对可以,但要拿出足够证据来。

著名的摩尔根做过美洲原始部落调查,证明了女性氏族社会的存在。

中国汉代典籍《白虎通义》亦载:古时“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古代同姓不婚婚姻制度。而一直保留到现代的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走婚”,验证了这一记载并非只是传说。

4. “对偶婚”,本质是“族外婚”,开辟了“同族不婚”的先河。

在这之后,人类婚姻进一步发展为一夫一妻制,同时一夫多妻制亦存在。

成熟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是以父系社会为基础的。父系社会的显著特征,是私有制的产生——财产与权力按照父系继承和传递。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叔詹谏郑文公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蕃,即繁殖,子孙昌盛之意。

这话是说,同姓而婚,则子孙不会繁茂昌盛。这一年,是公元前637年。

《左传.宣公三年》载,石癸云:“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耦,即配偶。

周族先祖后稷,元妃姞姓,典型“族外婚”,于是才有以上之说。这一年,是公元前606年。

5. 《左传.昭公元年》载:“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又云:“男女辨姓,礼之大司也。”内官,即嫔妃;司,即关键。

这是说,同姓而婚,必影响生殖,因此是“礼”之关键。此年,是公元前541年。

《国语.晋语四》亦云:“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不过,同为《晋语四》所载,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晋公子重耳。怀嬴曾是重耳的侄媳妇,其母又是重耳亲姐姐。他想拒绝,司空季子就去大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大意是,你和怀嬴尽管血缘很近,可属于异姓呀,“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

第一,看来古人对于“血缘”和“遗传”,还的确不彻底明白;第二,为了与强国结盟,“遗传”不利什么的,都可不顾及了。

王莽篡政时期,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古代同姓不通婚

避免同姓通婚,更不允许近亲通婚,有效的保护了人口质量,尽管连年战火,国家人口一度下降,但执政者也采取了有效的手段,象明朝洪武年间的人口大迁徙就是很好的例子。现代人们的意识加强了,近亲早已杜绝,同姓结婚也符合国家的法律,历史是提醒,可以借鉴。

以上详细为您解答了关于古代为什么同姓不能结婚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古代为什么同姓不能结婚这个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答疑解惑。